原创 中2024澳门资料大全正版资料免费国经济新上加新
2024年,我国全球创新指数排名升到第11位,比上年提升1位。
1月3日,国新办举行“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成效”系列新闻发布会,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上述数据。
拉长时间轴来看,三里河注意到,10年间中国排位上升18位,是上升最快的经济体之一。
锚定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中国经济持续上新,加快推动新旧动能转换,主动塑造发展新优势。
传统产业加速焕新
栽新树,并非抛弃老树,而是要让老树发新芽。
放眼全国,在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5G等科技的加持下,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之势强劲,近万家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已建成,超400家已培育成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
中国大地上,黑灯工厂、灯塔工厂等不断增多。全球172家代表世界最先进水平的灯塔工厂中,中国拥有74家,占比43%,位居全球第一,其中近半数来自钢铁冶炼、服装、食品等传统产业。
三里河从国家发展改革委获悉,传统产业加快升级,深入实施制造业核心竞争力行动计划,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2024年前11个月制造业技改投资增长8.5%,明显快于全部投资增长。
接下来,中国将开展“人工智能+”行动,这将为千行百业加速升级插上翅膀。
新兴产业飞速跃新
新能源汽车年产量首次突破1000万辆,这是中国新兴产业发展一日千里的一个缩影。
国家发展改革委提供的数据显示,2024年前11个月汽车出口584万辆,居世界首位且再创历史新高。
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日益成为全球经济竞争主阵地,各国持续加强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战略布局和政策支持,以抢占新兴产业发展主导权。
在新赛道上,中国加紧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已超过13%。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报告显示,中国的全球百强科技创新集群数量连续第二年位居世界第一。
三里河从国家发展改革委获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深入实施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程、“东数西算”工程、产业创新工程,2024年前11个月规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明显快于规上工业增长。
迅猛发展壮大的新兴产业,正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新引擎。
未来产业全速拓新
何为未来产业?这是由前沿技术驱动,当前处于孕育萌发阶段或产业化初期,具有显著战略性、引领性、颠覆性和不确定性的前瞻性新兴产业。
未来产业是形成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事关未来发展制高点和主动权,哪个国家的未来产业发展得好,就能在未来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
人工智能、类脑智能、量子科技、原子级制造、生物制造、人形机器人、低空经济、氢能等未来产业,在中国发展得如火如荼。
例如,中国公司研发的B2-W机器狗全球火爆,健步如飞的人形机器人视频刷屏网络,空中的士、飞行汽车从天而降,未来产业带着科幻感扑面而来。
三里河从国家发展改革委获悉,未来产业加快布局,支持人工智能、生物制造、未来能源、量子科技等领域新场景建设,截至2024年11月底,国家新兴产业创业投资引导基金参股501只子基金,带动募资2885.4亿元,支持了8946家初创期和早中期企业。
传统产业、新兴产业、未来产业,向新而行,追智逐绿,中国经济创新活力持续激发,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新动能。
(“三里河”工作室)
19。强化与周边国家经贸合作。充分发挥上海合作组织、“中国—中亚五国”相关合作机制、中亚区域经济合作(CAREC)等国际交流平台和多双边机制作用,支持参与或承办相关框架下活动。不断完善合作中心三级联动机制。高质量举办中国—亚欧博览会,探索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特别是中亚国家、上海合作组织国家合作举办国家主题展会和行业专题展会。优化合作中心出入境通行证办理程序。
乌鲁木齐片区依托陆港空港联动发展区位优势,加强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建设,重点发展国际贸易、现代物流、先进制造业、纺织服装业及生物医药、新能源、新材料、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等新兴产业,积极发展科技教育、文化创意、金融创新、会展经济等现代服务业,打造与中亚等周边国家交流合作的重要平台。喀什片区依托国际贸易物流通道优势,做大做强外向型经济,重点发展农副产品精深加工、纺织服装制造、电子产品组装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大力推动进口资源落地加工,积极培育国际物流、跨境电商等现代服务业,打造联通中亚、南亚等市场的商品加工集散基地。霍尔果斯片区依托跨境合作及陆上边境口岸型国家物流枢纽等优势,重点发展跨境物流、跨境旅游、金融服务、展览展示等现代服务业,做大做强特色医药、电子信息、新材料等产业,打造跨境经贸投资合作新样板。
16。构建现代综合交通枢纽体系。推动建设乌鲁木齐临空经济区,推进与国际陆港区联动发展。加快建设乌鲁木齐陆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推动建设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扎实推进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推进跨运输方式一体化融合,强化区域协同联动,服务产业链供应链稳定顺畅。推动建设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强化国际邮件互换局(交换站)功能,探索建设“中国邮政中亚—中欧海外仓枢纽站”。支持发展中吉乌公铁联运,探索发展中巴多式联运,合作建设中吉乌等铁路项目,推动自贸试验区内陆港、口岸、园区、企业等集疏运体系建设。加快现有口岸现代化改造,增强铁路口岸能力,畅通自贸试验区多式联运大通道和末端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