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热评2022澳门正版资料全年免费公开丨感知身边点滴变化 迎接新年更好的日子
“有了社区托育,家里的负担减轻了许多”“半天不到已经和企业达成求职意向,薪酬待遇也比较满意”“我们老年人都在这里吃,医疗诊所就在我们这个食堂旁边,国家的政策好,把我们老年人很当数”……随着2025年的到来,过去一年里,诸多民生政策为百姓生活带来的提升与改善,仍然温暖着人们的心,一件件民生小事,一点一滴都化为了我们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获得感,来自于不断提升的公共服务水平,解决好百姓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上有老,下有小”带来的托育、养老等急难愁盼问题,牵动着千万家庭。每一个民之所呼,都是民生政策的重点。2024年,全国提供托育服务的机构已近10万家,托位约480万个;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总数超41万个,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行动项目已累计建设家庭养老床位34.7万张,提供居家养老上门服务64.7万人次,完成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172万户。
不只是托育、养老,2024年还有很多民生领域的短板都在加速补齐中: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在全国推开,破解“看病难看病贵”;职工医保个人账户共济范围扩围,91种新增药品纳入国家医保药品目录;社区嵌入式服务设施在56个城市试点建设,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让城市更宜居……每一件民生小事都饱含着大大的“获得感”,让我们相信“生活总是充满希望的”。
幸福感,来自于有实效的举措,能更好地满足百姓期待,能让更多人过上更有品质的生活。
2024年,国家教育支出增加4%,主要用于改善薄弱地区的办学条件,让优质教育资源在城乡间有序流动;国家针对重点就业群体开展了一系列特色鲜明的促就业活动,前三季度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049万人;全国新开工改造城镇老旧小区5万多个,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整体带动相关产品销售额超1万亿元,存量房贷利率批量下调惠及5000万户家庭……
这一切,都是为了百姓拥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更满意的收入、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更舒适的居住条件……一年来,每一个增进民生福祉的政策,都是在连续不断地创造新的起点,创造百姓更高品质的生活。
安全感,来自于有温度的政策,来自于物质、精神和社会多个层面的满足和稳定。
“里面配套设施都是齐全的,冰箱、空调、洗衣机都是有的,我感觉到了国家对我们新就业群体越来越关心和关爱。”上海市普陀区外卖员纵波在2024年搬进了面向新就业群体的保障性租赁住房,和他一样享受到新就业形态就业人员职业伤害保障的,还有近千万人。
翻开2024年的国家账本,民生支出被放在了优先位置,其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的预算安排超过了4万亿。这一年,国家向困难群众发放一次性生活补助,利用“大数据比对+铁脚板摸排”对低收入人口加强监测和常态化帮扶;这一年,国家延续实施阶段性降低失业保险费率政策,为企业减少成本1309亿元;发放稳岗返还资金204亿元,惠及职工5605万人;这一年,我们的“菜篮子”“米袋子”“果盘子”更加充实……这就是可感可及的安全感,它不仅来自物质层面的保障,也包括了精神层面的满足和社会层面的稳定。
家事国事天下事,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是头等大事。一年来,基础养老金提高了,房贷利率下调了,直接结算范围扩大方便了异地就医,消费品以旧换新提高了生活品质……件件都在讲述“中国式现代化,民生为大”。新的一年,期待更多有温度、见实效的民生政策,让百姓的笑容更多、心里更暖、日子更好。
(央视新闻客户端 文|赵静 段译)
经查,刘捍东丧失理想信念,背弃初心使命,对抗组织审查;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违规收受礼品、礼金、消费卡,接受可能影响公正执行公务的宴请;违反组织原则,不按规定报告个人有关事项,利用职权违规为他人职务晋升调整提供帮助;把手中权力异化为谋取私利的工具,利用职权为亲属谋取利益,纵容、默许亲属利用本人职权谋取私利;政绩观扭曲,揽权妄为,在工作中不正确履行职责;既想当官又想发财,与不法商人勾肩搭背、沆瀣一气,大搞新型腐败和隐性腐败,利用职务便利为他人在土地出让、企业经营等方面谋利,并非法收受巨额财物;滥用职权,致使国家利益遭受特别重大损失。
2月26日,住建部网站公布一则房屋市政工程生产安全较大及以上事故查处督办通知书。其中显示,2024年2月20日17时17分,辽宁省大连市大连国际会展中心拆除工程发生一起结构坍塌事故,造成4人死亡。为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严肃事故处理,发挥事故警示教育作用,防范类似事故发生,根据《房屋市政工程生产安全和质量事故查处督办暂行办法》的规定,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安全生产管理委员会要求辽宁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做好以下工作:
我注意到日本国内有观点称中国可能会重蹈日本当年“泡沫经济”的覆辙,比较流行的是“资产负债表衰退论”,认为日本“泡沫经济”破灭,房地产等资产价格下跌,导致企业、家庭资产负债表迅速恶化,大量资金用于还债,抑制了需求增长。在资产负债表修复后,又因少子老龄化、产业外迁、投资不足、劳动生产率下降等因素导致日本经济长期低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