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百年渔港澳门资料大全免费资料换新颜
中企承建的大型现代化渔港在加纳传统渔业社区落成
记者 俞懿春
加纳首都阿克拉的传统渔业社区詹姆士敦,曾经是当地最贫困的区域之一,百年历史的旧渔港设施破旧,阻碍了当地渔业进一步发展。中国企业承建的一座大型现代化渔港的落成,改变了詹姆士敦的面貌。
中国援建加纳渔港综合设施项目不久前正式移交加方投入使用。“这座渔港的落成对加纳有重要意义,它是多年努力的结晶,加纳人民数十年的梦想终于实现了。”加纳总统阿库福—阿多在移交仪式上对中国援建渔港和数十年来对加纳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持表示感谢。他说,渔业在加纳的国计民生中发挥重要作用,该项目将促进就业、改善渔民生活,并为经济注入活力。
据承建方中国铁建港航局集团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项目建设历时4年,包括渔港水域港池、航道疏浚工程以及办公楼、交易市场、加工区、商业区等有关工程和配套设施,为当地创造3000余个就业岗位。
“这里不仅可以靠岸卸货、进行交易和生产加工,还可以维修渔船,既安全又方便。”45岁的渔民科菲·亚杜说。项目建成前,亚杜的渔船返港时只能在沙滩上卸货,“船只经常在风浪中被掀翻,鱼货损失很大”。潮水的不可预知性常常让渔民们措手不及,造成的经济损失让很多家庭无法维持稳定的生活。
目光投向新建的港口,亚杜说:“特别重要的是,港口附近有了冷库,我们不再担心鱼货存放不住的难题。”37岁的渔民阿玛·库玛对此深有同感:“以前没有合适的冷藏设备和处理设施,我们捕捞到鱼后只能立即出售,价格常常因市场需求的波动被压得极低,现在再不用担心了。”
詹姆士敦渔民协会会长阿玛·武鲁表示,中企新建的港口设施使得渔民的工作更加高效和安全,社区的经济发展也将因此提速。“我们现在有了更多的游客和商人,渔港带动的周边产业已经成为我们村的重要经济支柱。”武鲁特别提到,项目建设还带来了技术支持和培训,帮助渔民们掌握现代捕鱼技术和设备维护方法,“这让我们的工作轻松多了”。
项目建设过程中有200余名当地员工参与,工程师马文·加纳是其中之一,大家都亲切地称呼他“大林”。受益于项目部“中加导师带徒”等属地化员工培养机制,大林目前已经完全融入中方管理体系,并成长为一名技术型人才。大林认为,加中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取得丰硕成果,“这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具体实践”。
中国驻加纳大使童德发表示,中国始终把发展与包括加纳在内的非洲国家的团结合作作为对外政策的重要基石。中国援建加纳渔港综合设施项目是中加友谊的又一里程碑,是两国携手推进现代化建设的生动体现,有力彰显了全球南方国家团结合作的坚定决心和信心。
据“最高人民法院”微信公众号27日消息,2月23日,最高人民法院组织举办涉外法治人才培养专题讲座,最高人民法院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李成林主持讲座。
“融资协调机制是当前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破解房地产融资难题的创新举措。”住建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按照协调机制“应建尽建”原则,3月15日前,地级及以上城市要建立融资协调机制,既要高质量完成“白名单”推送,又要高效率协调解决项目的难点问题,要严格按照标准做好项目筛选,经金融机构确认后形成第一批合格项目名单。
她表示,刚刚结束的公众咨询表明,香港社会各界对23条立法有强烈共识。23条立法惩治的是极少数严重危害国家安全的犯罪分子,将依法保护香港居民,根据香港《基本法》和有关国际公约,适用于香港有关规定享有的各项权利和自由,外国在港公民、投资企业也依法受到保护。23条立法域外使用完全符合国际法以及各国各地区的普遍实践。有关国家秘密和外部干预的定义,充分考虑香港特区实际情况及各国通行做法,合理合法,无可非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