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如何部署加强人力资源服务助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人社部回应香港开奖结果
中新网1月21日电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21日举行2024年四季度新闻发布会,介绍2024年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进展情况。近期,人社部等5部门印发文件,部署加强人力资源服务助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人力资源流动管理司司长张文淼介绍此举措的主要考虑。
张文淼表示,推进人力资源服务业同制造业深度融合,有助于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有利于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党的二十大提出,构建优质高效的服务业新体系,推动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聚焦重点环节分领域推进生产性服务业高质量发展、融合发展。
近年来,人力资源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人力资源服务机构面向制造业重点领域,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定向招聘、技能培训、能力测评、用工余缺调剂、灵活用工等服务,许多机构与制造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形成了一系列创新经验做法,取得了积极成效。截至2023年底,全国共有各类人力资源服务机构7万家,从业人员106万人,全年服务3亿人次劳动者和5599万家次用人单位,其中大约40%是制造业企业。
当前,制造业呈现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趋势,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效能不断显现,需要更多具有针对性、专业性、精准性强且高效优质的人力资源服务。
为了更好满足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带来的人力资源服务需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会同国家发展改革委、工业和信息化部、商务部、全国工商联研究制定了关于加强人力资源服务助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
张文淼介绍,这是我国首个推动人力资源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的专门文件。意见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提出了8个方面的具体举措。
一是健全制造领域人力资源服务业协同发展机制,开展融合发展试点,组建多种形式的创新联合体,培育专注制造服务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打造服务聚集区。
二是助力先进制造业高端人才引育,支持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或创新实践基地,为重大创新平台建设提供高级人才寻访服务,加大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职称评审倾斜力度。
三是加强制造业招聘用工保障,推进专业性行业性人才市场建设,组建招聘用工联合体,健全东西部人力资源服务协作,提升供求匹配效能。
四是开展制造业人力资源专业培训,支持参与产教评技能生态链建设、编制人才需求目录、建设跨企业培训中心,提供多样化职前服务。
五是强化制造业人力资源管理赋能,发展制造业人力资源管理咨询,鼓励制造企业释放人力资源服务需求,推进人工智能赋能人力资源服务业。
六是深化制造业中小企业人力资源服务,引导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在制造业中小企业集聚区贴近服务,加快发展数字化人力资源管理,完善全链条服务。
七是创新制造业国际化人力资源服务,开展人力资源领域国际交流合作共享,建设国际人才交流市场,建设人力资源服务出口平台载体。
八是优化制造业人力资源市场环境,实施包容审慎监管,开展创新案例遴选,组织品牌服务活动,加强金融支持。
下一步,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将会同相关部门,建立健全人力资源服务业和制造业融合发展的工作机制,指导各地细化支持举措,在产业基础较好、示范带动作用强的区域开展人力资源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融合发展试点,注重经验总结和推广应用,加快培育专注制造、服务高效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推动产业升级、就业促进和劳动者全面发展高效协同,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的人力资源支撑。
“短期来看,公积金相关政策仍是各地促进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入市、支持购房需求释放的重要举措,在降低购房成本的这一维度下,各地或将继续结合自身公积金使用的实际情况因城施策,推行‘商转公’政策的城市有望继续扩围。”中指研究院认为,整体来看,“商转公”在降低购房成本的同时,也有利于一定程度上释放居民消费潜力。
对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金融工作,会议明确了具体的路线图——“以加快建设金融强国为目标,以推进金融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金融队伍的纯洁性、专业性、战斗力为重要支撑,以全面加强监管、防范化解风险为重点”,并且提出了一系列新措施,释放新信号。
6。提升贸易便利化水平。加快中国(新疆)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丰富跨境电商、物流全程协同等地方特色应用。扩大自中亚等周边国家优质农产品、食品进口。率先推进边境口岸农副产品快速通关“绿色通道”全覆盖。扩大周边国家特色中药材进口,对进口睡莲花、秋水仙、洋甘菊、石榴花、玫瑰花、牛舌草等新疆急需中药材批量开展风险评估,加快签订双边议定书。探索进口大麦加工为饲用芽苗的闭环监管模式。依托中哈霍尔果斯国际边境合作中心(以下简称合作中心),加强与周边国家农产品、食品风险信息互通、检测执法互助领域合作。推进中国—中亚区域检验检疫安全技术合作与交流,搭建中国—中亚法规标准信息交流平台。推动综合保税区与自贸试验区统筹发展。实施重要矿产品“口岸+卸货地”联合监管模式。探索在满足监管条件的基础上,打造国际邮件、国际快件、跨境电商集约化监管模式。对边民互市贸易进口商品实施分层查验、分类监管。做好进口资源性商品的采信试点工作,鼓励符合资质要求的第三方检验检测机构参与,进一步提高通关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