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文化新纪行)精彩展澳门精选免费资料大全览迎“小年” 博物馆里“过大年”
中新社北京1月22日电 (记者 应妮)“龙去神威在,蛇来瑞气添”。并肩而立的唐代彩绘生肖龙陶俑、蛇陶俑,象征着辞旧迎新,这是观众走进中国国家博物馆“四海一堂春——乙巳蛇年新春文化展”,迎面看到的喜庆景象。
策展人、中国国家博物馆副研究馆员诸葛英良22日介绍,这是馆藏中极为珍贵的唐代考古出土的十二生肖俑,人身直立,穿交领宽袖衣,两手笼袖拱于胸前,拟人化的灵动形象令人过目不忘。
因应蛇年,此次展览专门将位于“古代中国”展厅的明星文物妇好鸮尊调入:细看鸮尊双翅部位,各装饰有一条盘曲状的蛇,蛇首如同桃心形状,蛇身装饰有连续的棱形雷纹。
据介绍,这是蛇类纹饰作为装饰题材出现在商周青铜礼器之上的一种典型代表。半人半蛇的唐代“伏羲女娲像立幅”帛画,印证着伏羲女娲这一久远的文化信仰,通过绢帛画形式在当时的吐鲁番地区传播,并吸引其他民族的崇奉。此外,展厅中充满新春氛围感的桃花洞釉灯笼瓶、白玉“天官赐福”佩、“好酒”白釉盘等近200余件(套)馆藏文物精品,书写着对即将到来的蛇年新春的期待和祝福。
在农历北方小年当天开幕的,还有恭王府博物馆从馆藏年画中甄选百余幅精品献上的传统木版年画展。展览分“祈福迎祥”“画中有戏”“才子佳人”“节令风物”“燕京岁时”五大板块,展示天津杨柳青、河北武强、山东杨家埠、陕西凤翔、河南开封、苏州桃花坞等重要年画产地木版年画,让观众在恭王府古建院落间,感受传统木版年画的独特韵味。
“景德镇御窑遗址出土吉祥动物纹瓷特展”同样吸引着到访恭王府的观众。宣德青花蟋蟀罐、成化天字罐等明代御窑珍品,以及造型奇特的“成化青花凤穿花纹鹤颈瓶”、景德镇御窑博物馆官方IP形象的原型“成化素三彩鸭形香薰”等,生动有趣、寓意美好的祥禽瑞兽、神话动物形象,或威猛或灵动或呆萌可爱,是中国传统吉祥文化的缩影。
中国国家图书馆的非遗暨民俗摄影联展,从春节的雏形,到蛇字的演变,再到与春节相关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如剪纸、年画、春联、舞龙、舞狮、元宵节等,展示典籍中的传统节日。书法家们现场泼墨,书写“古籍里的春联”和“福”字,为观众送上新春祝福。
小年已至,新年将来,走进博物馆里观展览、看文物、赏民俗,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趣味和魅力,已然成为中国人的一种新年俗。(完)
中国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发展也需要中国。中国将持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以中国式现代化为世界提供更大机遇。不久前,李强总理在会见日本经济界访华团时谈到,中国将以最大的诚意、最大的努力,为日本企业在华经营提供公平、安全、稳定的环境。我们始终敞开怀抱,欢迎日本企业投资中国、投资未来。
吴江浩:中国是市场经济国家,外资企业有进有出是正常现象。确实有部分外企退出中国,但没有出现所谓“逃离潮”。过去几年,受新冠疫情、地缘政治、贸易保护主义等多重因素影响,全球跨国投资出现普遍性下滑趋势。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UNCTAD)统计,2023年全球跨国直接投资额减少18%,主要外资流入目的地都出现较大幅度下滑,像印度减少47%,东盟减少16%。与之相比,外国投资者对华投资热情并未减退,依然坚定看好中国发展前景。2023年中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53766家,同比增长39.7%。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1339.1亿元人民币,引资规模仅次于2021年、2022年,处于历史第三高。同时,中国引资结构持续优化,高技术产业引资占比达到37.4%。
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本土企业快速崛起、市场竞争更趋充分的背景下,如果外资企业因为自身竞争力不足而退出,是市场机制作用的结果。如果外资企业从市场规律出发调整在华业务布局,也完全可以理解。事实上,中国企业也在向海外转移部分产能。如果外资企业对中国营商环境有何意见,我们愿意认真听取并积极解决合理关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