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浙江促消费迎新澳门彩今天开什么查询新春 年货集结尽显“国潮风”
中新网杭州1月4日电(蓝伊旎)温州的鱼饼鲜嫩弹牙,绍兴的黄酒口感醇厚,金华的火腿香气四溢......1月4日,“国潮味 中国年”2025浙江新春消费季主场活动在杭州武林广场举办,展位上琳琅满目的年货吸引了不少市民游客选购。
据悉,活动展区设置“两新”消费馆、历史经典馆、城市年礼馆、央视精品馆、进口优品馆5个主题年货馆,组织以旧换新、味美浙江、国潮年货、新享年趣、山海年味、烟火年夜6大板块展示展销。展区面积近10000平方米,汇聚来自世界10多个国家、全国14个省市的300多个品牌。
“展会重点突出‘雅、俗、惠、新’四大特点,宋韵风突出、年俗味浓、优惠力度大、新消费品牌集聚。”浙江省商务厅消费促进处副处长毛连城表示,本次活动规模大、规格高、品类全、业态丰富,既有消费味,也有烟火味、文化味。
腊味飘香,年关近,糖瓜祭灶,新年来到。美食是中国年俗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城市年礼馆内,浙江11个地市的40多款城市年货礼集结亮相。在这里,可以在杭州“购物天堂”穿梭,在“滨海宁波”潮购,在温州“千年商港”品味国潮老字号,也可以在湖州馆感受水乡文韵,在绍兴馆品黄酒香,在金华馆享火腿宴。无论是美食、工艺,还是文化,都浓缩了浙江独特的年俗味。
在国潮年货展区,浙江省老字号企业协会联合多省市老字号企业,带来东阿阿胶、金贸火腿等近百家老字号产品。山海年味展区则包含对口协作特色产品和浙江省山区县助农产品,阿克苏、黑龙江等地的年货带来了远方的风味与祝福,临安、乐清等区县的农产品则展现了浙江的丰饶与质朴。
“老字号承载着几代人的记忆,带着老字号年货回家是一种情怀。”本次活动共有近百家老字号参展,浙江省老字号企业协会执行会长丁慧敏表示,近年来老字号品牌不断融入新的消费场景,与地方民俗、国潮文化结合得更紧密了。
辞旧迎新之际,胡庆余堂、西泠印社、杭州喜得宝、塔牌黄酒、玉德东音青瓷等老字号也亮相历史经典馆,技艺传承人还带来了丝绸绘画、青瓷拉坯等现场活动。除此之外,新享年趣展区汇聚19个新消费品牌和1个活力直播间,新式年货巧妙融合潮流元素。
“今年的展会内容很丰富,除了美食年货还有许多文创产品,更能满足年轻人追求个性化的消费需求。”“90后”小蒲在朱府文化的摊位前挑选了许久蛇年文创,希望以此迎接新年。
与此同时,展会还尽显“国际范”。踏入进口优品馆,映入眼帘的是世界各地的葡萄酒、咖啡、巧克力、奶酪等美味,以及护肤品、家居用品、时尚饰品、儿童玩具等日用品。此外,为满足消费者汽车换“能”、家电换“智”、家装厨卫“焕新”的需求,展区还设置“两新”消费馆和以旧换新展区,推出不少优惠,为消费者带来新年福利。
为唤起消费者传统年俗回忆和情感共鸣,现场还推出新年祈福、花灯猜谜、集章游园等互动体验,策划“寻年味 找年俗 买年货”图片展,展示浙江各地独特的春节习俗和传统年味。
消费,一头连着宏观经济,一头连着千家万户,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据了解,为支持新春消费季活动,农行浙江省分行不仅在现场开展“来农行 寻年味 送福字”活动,还提前为参展商户上门开立收款码,为商家出台手续费减费让利政策,在消费者端投入“满减”消费券,推动促消费和惠民生有机结合。
据悉,本次活动将持续至1月9日,通过营造浓厚新春消费氛围打造别具浙江韵味的节庆经济、年味文化。(完)
为推动全球供应链合作,中国推出了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这一重要平台。这是全球第一个以供应链为主题的国家级展会。去年首届链博会吸引到515家参展商,覆盖全球55个国家和地区,其中美国占境外参展商总数的20%。一大批世界顶尖企业将链博会作为产品首发之地、创新之地、合作之地。与传统展会不同的是,链博会不单单是企业与客户之间洽谈合作的平台,同一产业链上的参展企业之间互动交流也非常踊跃,成为各方欢迎的一大亮点。第二届链博会将于2024年11月举办,与去年相比,已经有不少日本大企业表现出浓厚兴趣,欢迎更多日本企业积极参展。
吴江浩:中国是市场经济国家,外资企业有进有出是正常现象。确实有部分外企退出中国,但没有出现所谓“逃离潮”。过去几年,受新冠疫情、地缘政治、贸易保护主义等多重因素影响,全球跨国投资出现普遍性下滑趋势。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UNCTAD)统计,2023年全球跨国直接投资额减少18%,主要外资流入目的地都出现较大幅度下滑,像印度减少47%,东盟减少16%。与之相比,外国投资者对华投资热情并未减退,依然坚定看好中国发展前景。2023年中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53766家,同比增长39.7%。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1339.1亿元人民币,引资规模仅次于2021年、2022年,处于历史第三高。同时,中国引资结构持续优化,高技术产业引资占比达到37.4%。
吴江浩:中国是一个超大经济体,看中国经济应着眼纵深视野、进行全景观察,客观整体把握当下之形与长远之势。几十年来的实践表明,用传统西方经济学的理论难以解释中国的巨大发展。就当前和未来而言,盯着一些短期、微观数据,继续用西方经典模型分析判断中国经济,仍将是不准确的。2023年中国经济顶住外部压力,克服内部困难,总体回升向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2%,依然是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最大的国家。正如习近平主席讲到的,前行路上,有风有雨是常态。尽管我们在经济运行中还面临一些困难和内外挑战,但中国发展面临的有利条件远多于不利因素,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