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光明论坛】物流稳步向好香港最快开奖结果,助力实体经济发展
【光明论坛】
作者:刘雪娇 胡伟燕(分别系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教授,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商学院博士生)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日前发布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物流业景气指数(LPI)呈“前稳后升”趋势:下半年LPI指数连续5个月环比回升,12月为53.1%,创年内新高,物流活跃度持续增强。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预计,2025年国家铁路货物发送量将达40.3亿吨,同比增长1.1%。现代物流作为实体经济的“毛细血管”,将在新的一年持续为生产消费、内贸外贸输送养分。
在生产消费环节,物流作为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行业,肩负服务实体经济和民生保障的双重职能。通过积极探索建设智能化的现代物流体系,物流网络运输效率实现了全面提升。利用智能匹配技术,货主发货时间缩短,企业综合物流成本下降,未来,平台货运司机找货成交时间有望从“分钟级”缩短至“秒级”,公路货运空驶率进一步下降。与此同时,“多式联运”模式优化了大宗商品等中长距离运输效率,助力物流行业降本增效。今年1月3日,载有泰国熟冻虾的中老铁路“澜湄快线”国际货物列车抵达昆明,这是泰国海鲜首次经中老铁路销往国内,公铁联运模式使得运输时间大大缩短,降低了跨境冷链物流成本。
在全方位扩大内需的背景下,物流行业的稳定增长和快递网络下沉,对于拉动农村和偏远地区的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无人化配送的延伸让偏远地区的特色农产品更加高效地进入城市消费端。在湖北秭归,“无人机+无人车”联动模式将脐橙从果园运输至武汉市区,实现24小时从“枝头鲜到舌头”,据估算每年可节约运输成本约3000万元。通过实施“快递下乡”等工程,邮政快递业不断加强农村网络及基础设施建设,截至2024年10月,全国已建成超过33万个村级寄递服务站。随着县级、乡镇、村级物流体系的建立和完善,2025年物流稳定持续运行将有助于盘活乡村经济,让消费者足不出户接触到更多的特色农产品和文化产品,进而拉动地区特色经济。
高效的物流体系促进了国际商品流通,其在外贸领域的作用同样不容忽视。一些快递企业的国际服务已拓展至全球范围,其中欧美部分地区最快可实现“3日达”。随着快递企业持续深耕全球仓网、快递网、航空网,海外仓面积将保持增长态势,构建起“2至3日达”时效圈。这种全球化的物流体系不仅提升了中国企业在国际供应链中的话语权,也为全球经济的互联互通注入了新动能。
物流行业作为连通企业与企业、企业与消费者、内贸与外贸之间的经济纽带,其发展的核心方向和质量值得关注。2024年11月,中办、国办印发《有效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行动方案》,提出加强创新驱动和提质增效,推动物流数智化发展,加快物流绿色化转型,实施物流标准化行动。当前,绿色物流已成为行业重要的发展方向。物流企业通过推行绿色包装、推广新能源物流车以及优化物流环节等技术手段,积极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电商快件不再二次包装比例超过95%,使用可循环包装的邮件快件超10亿件。工信部等部门联合开展的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工作中,要求提高邮政快递、城市物流配送等领域新增及更新车辆中的新能源汽车比例。绿色物流不仅有助于降低行业环境成本,还将为绿色经济培育更多增长点,推动传统产业加快绿色转型。未来,在政策支持和技术创新的双轮驱动下,物流行业有望保持稳步增长,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更加坚实的保障。
具体来看,内蒙古、青海、上海、黑龙江、天津、北京、河北、广东、宁夏、甘肃等10省份涨幅高于全国水平,且均处于“0时代”;江苏、安徽、江西、山东涨幅与全国水平持平;吉林、浙江、云南、辽宁、福建、湖南、陕西、山西、河南、广西、海南、新疆、西藏、湖北、四川、重庆、贵州等17省份涨幅低于全国水平,其中,贵州、河南、山西等3省份物价连续六个月回落,贵州则是唯一降幅超1%的省份。
4。推动投资自由化便利化。健全外商投资服务保障机制,切实保障外商投资企业依法公平参与政府采购、招投标、标准制定等事项,支持符合条件的企业平等享受产业和区域发展政策。鼓励设立外资研发中心,在研发费用、专职研发人员数量、购置设备等方面降低准入门槛。支持采取“平台+园区”、“机构+企业”的共享开放合作发展模式,建设国别产业合作园区。
1。打造一流营商环境。率先推进“数字政府”建设,提高政府运行效能,推进服务数字化、规范化、智能化,打造全疆标杆。赋予自贸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能够下放的经济社会管理权限,凡具有实际需要、符合下放条件的,全部依法下放至自贸试验区。探索实施食品经营许可等“证照同办”。授权自贸试验区对食品相关产品等重要工业品生产许可证采取告知承诺制方式直接受理和审批。探索将农作物种子进出口企业的种子生产经营许可证核发权限下放至新疆省级农业农村部门,同时加强管理,促进种子市场规范有序发展。支持乌鲁木齐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法务区”,完善法律服务机制,集聚高素质法律服务人才,积极引进更多有国际影响力的涉外法律服务机构。提升法律服务能力,组建涉外法律专家和律师团队,建立涉外法律服务专家库,开展国际法律及合规培训,提升法治保障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