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天津落地首批钢铁行业转型金融贷款 评价模式系全国首创新澳2024最新资料
中新网天津1月6日电 (记者 周亚强)记者6日从天津市委金融办、中国人民银行天津市分行等多方获悉,近日,天津在全国首创“转型项目+转型主体”评价模式,为天津荣程钢铁集团及其关联企业发放天津首批钢铁行业转型金融贷款共1.7亿元,预计每年可实现碳减排量14965吨。
转型金融是绿色金融的重要补充,旨在支持高碳行业和企业低碳转型,对促进经济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据介绍,自2024年11月天津获批试点应用钢铁行业转型金融标准以来,天津市委金融办、人民银行天津市分行与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市生态环境局等单位组织“金融走进重点钢铁企业”活动,推动金融机构与企业项目精准对接。
首批钢铁行业转型金融贷款,既有对转型项目的固定资产贷款,同时发放了支持经营主体整体层面转型的流动资金贷款,是全国转型金融工作推进中的首例,既促进了绿色低碳项目的落地,又推动了企业主体的可持续发展。
据了解,转型金融贷款的落地一方面提高了企业贷款可得性,金融机构以转型金融标准为依托,优化授信客户准入及授信产品准入标准,在整体风险控制的前提下,按照转型金融支持经济活动目录精准支持服务客群,对企业和项目开展差异化服务,对符合转型金融标准要求、经过专业机构出具评估报告的企业和项目在贷款额度、贷款利率、审批流程、审批速度等方面都给予更大的支持。
另一方面降低了企业融资成本,金融机构积极创新“碳排放量挂钩贷”等转型金融专项产品与服务,结合企业转型金融需求,指导企业形成转型方案,同时引入碳排放指标与贷款利率挂钩机制,对碳减排绩效评价结果较好的,在原贷款利率基础上下调贷款利率,引导企业加大减排力度,首批贷款执行利率比企业同类型贷款平均利率低35-70个BP。(完)
吴江浩:中国是市场经济国家,外资企业有进有出是正常现象。确实有部分外企退出中国,但没有出现所谓“逃离潮”。过去几年,受新冠疫情、地缘政治、贸易保护主义等多重因素影响,全球跨国投资出现普遍性下滑趋势。根据联合国贸发会议(UNCTAD)统计,2023年全球跨国直接投资额减少18%,主要外资流入目的地都出现较大幅度下滑,像印度减少47%,东盟减少16%。与之相比,外国投资者对华投资热情并未减退,依然坚定看好中国发展前景。2023年中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53766家,同比增长39.7%。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1339.1亿元人民币,引资规模仅次于2021年、2022年,处于历史第三高。同时,中国引资结构持续优化,高技术产业引资占比达到37.4%。
进入空间站应用与发展阶段以来,载人航天工程全线密切协同,先后圆满完成2次货运飞船补给、2次载人飞船发射和2次飞船返回任务,航天员乘组接续飞天圆梦、长期安全驻留,已安排在轨实施150余个空间科学研究与应用项目,涉及空间生命科学与人体研究、微重力物理和空间新技术等领域,取得了多项国际领先的应用与技术成果,空间站的综合效益正不断显现。
“接到报告后,我们城关区多部门第一时间到幼儿园进行调查,区教体局和区疾控中心已经安排出现健康状况的幼儿采样和流调,结果尚未出来。”城关区教体局学前办主任王萍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下一步,他们将对幼儿园环境和食堂食材进行检测,对环境进行消杀,区市场监管局进行食材固定检查,教体局会要求幼儿园进行幼儿状况的追踪,检查,若出现问题,将进行严肃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