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香江观澜:强化澳门最精准正最精准龙门客栈内联外通 香港更“吃香”
中新社香港1月19日电 题:强化内联外通 香港更“吃香”
中新社记者 香卢平
“广州越见‘广’,深圳越见‘深’,香港越‘吃香’。”
在日前举行的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简称“中央政府驻港联络办”)2025年新春招待会上,中央政府驻港联络办主任郑雁雄用“吃香”的比喻,形象说明香港强化内联外通独特优势,将迎来广阔发展前景。
内联需要香港深度对接国家发展战略,加快融入国家发展大局,与粤港澳大湾区其他城市错位发展,充分利用中国内地广阔腹地和超大规模市场,在国家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更好扮演桥梁角色。
2024年,在中央支持下,香港加强内联动作频频,成果丰硕。内地与香港庆祝资本市场互联互通十周年,持续优化互联互通措施;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发展规划完成整体性拼图;85家企业与香港特区政府签署《支持及参与北部都会区发展意向书》;中央新增赴港“个人游”城市、广东省深圳市居民赴香港旅游“一签多行”实施,为香港旅游、餐饮、零售等行业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2025年新年伊始,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首次在香港以外的访问行程即赴深圳,率政商界人士出席“大湾区(深圳)工商界高峰论坛及交流会2025”,与大湾区内地城市共商发展蓝图。可以期待,今年香港加强内联将取得更大成绩。
内联的本钱是外通,融入的优势是外向。外通需要香港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姿态,广泛拓展国际联系,提升全球影响力和吸引力,擦亮“中国香港”国际大都市品牌。
目前,香港已加入100多个国际组织,参加和适用280多项国际多边协议,是全球拥有外国领馆第二多的城市。2024年,香港境外母公司的驻港公司达9960家,同比增加921家,创历年新高;香港初创企业数目达到4694家,同比增加10%;一大批国际知名企业在港新设国际总部或研发中心。
在近期于香港举行的第18届亚洲金融论坛上,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潘功胜介绍一系列支持香港金融业发展、巩固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的措施,引发各界积极反响。此外,香港的国际贸易中心、航运中心、航空枢纽地位,自由开放规范的营商环境,普通法制度和畅通便捷的国际联系……这些“东方之珠”的独有优势,都令国际投资者来了不想走,亦是香港在国际舞台大展身手的资本和底气。
笔者注意到,在2025年新年贺词中,李家超提出特区政府今年聚焦两大目标,首要目标就是“改革求变,加强内联外通”;在中央政府驻港联络办2025年新春招待会发表致辞时,李家超也将“推动香港内联外通”作为蛇年新愿景的重要内容。
改革创新由治及兴,内联外通处处通途。乙巳蛇年即将到来,相信在特区政府和社会各界团结进取下,拥有内联外通独特优势的香港,将会不断增强国际影响力、吸引力和竞争力,越来越“吃香”。(完)
8。推进内外贸一体化发展。在自贸试验区内开展内外贸一体化先行先试,聚焦棉纺、番茄、硅基等优势产业,用足用好现有支持政策,支持企业一体化经营、一体化市场开拓、一体化品牌培育。加快构建特色产品全产业链标准体系,推动棉纺、番茄、硅基产品标准与国际标准协调对接,提升内外标准一致化水平。统筹推进棉花认证体系建设工作,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棉花认证品牌。发挥重点贸易促进平台作用,借助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等大型综合展会开展组展招商工作,安排一定面积展销特色产品,对参展企业给予展位费减免。加强非商业性境外展会公共服务,支持企业参加特色产品国际展会。加强与行业商协会合作,开展特色产品进商超、进电商平台、进批发市场活动。组织电商平台、线下零售企业举办特色产品主题消费活动,推动电商平台等设置特色产品专区。
3。坚持生态优先和低碳发展。推动重大生态环保改革举措优先在自贸试验区试点,指导支持自贸试验区开展生态文明示范创建。鼓励自贸试验区内企业开展自愿碳减排,推动符合条件的企业参与碳排放权交易。实施企业环境信息依法披露制度,探索完善环保信用评价与修复机制,推进环保信用评价制度建设。深入探索减污降碳协同增效路径,支持建设绿色低碳生态园区。拓展“三线一单”(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和生态环境准入清单)应用场景,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成果对生态、大气、固废等环境管理的支撑,促进产业发展绿色转型。持续提升重点领域和行业环评管理效能,发挥环评制度源头预防效力。在大气环境容量偏低的区域,涉气重点行业落实好产能等量置换要求,着力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的绿色产业结构。
《昆明市文明观赏红嘴鸥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将于2023年11月1日起施行。《规定》从保持文明观赏距离、避免直接接触、文明拍摄、投喂符合质量标准的鸥粮等方面鼓励和倡导人们文明观赏;明确观赏红嘴鸥的3种禁止性行为,对常见的不文明行为进行了界定,旨在不干涉红嘴鸥的自然生活,构建人人爱鸥、人人护鸥的良好社会氛围。同时,新创设行政处罚,对违反《规定》且拒不改正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相关规定,处以50元以上500元以下罚款。(中新经纬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