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本报澳门1月9日电 (记者富子梅)“2025澳门太空与行星科学国际论坛”8日在澳门科技大学开幕,来自美国、德国、意大利、印度、日本及中国内地(大陆)、港澳台地区的200多位太空与行星科学领域的专家学者与会。
澳门科学技术发展基金行政委员会委员郑冠伟致辞表示,论坛构建国际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汇聚全球顶尖专家,共同探讨太空与行星科学的热点问题。太空探索需要各国家和地区携手努力,共同推动科技创新,为全球深空探测事业作出贡献。
澳门科技大学副校长谭广亨表示,澳门是中西科技交流重要的桥梁,凭借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多元文化背景,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科学家和研究人员。期望本次论坛促进国际合作与技术创新,并激发年轻一代对科学研究的兴趣。
本次论坛涵盖了空间物理和行星科学的多个学术领域,通过科学报告和讨论让与会者获得新的科学认知,促进国际间的理解与合作。论坛由澳门科技大学及澳门科学技术协进会联合主办,澳科大太空科学研究所、月球与行星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承办,得到澳门科学技术发展基金支持。
生态环境部日前发布《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调查与观测技术规范》(下称《技术规范》),自11月1日起施行。本标准规定了自然保护地生态环境调查与观测的指标、技术要求和方法。《技术规范》从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环境质量、自然条件与灾害和人为活动等5个方面,综合“天空地”各种观测技术手段的特点和优势,形成了全方位、立体化的调查与观测技术体系。
2。提升科技服务能力和合作水平。推动在风力发电等领域建设国家技术创新中心,持续推动“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建设。布局建设具有区域特色的新疆实验室,优化提升自治区重点实验室,紧紧围绕特色产业开展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探索与中亚等周边国家在农业、能源、资源、环境、医药健康等领域共建联合实验室或联合研究中心,搭建集成研究、科技人才交流与培养合作平台。建立中国—中亚等区域创业创新创客基地和技术转移中心,建设科技成果孵化基地和科技企业孵化器。
无论是中方官员访问缅甸,还是与东南亚各国的联合执法行动,都不难看出,这是中方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安全观的又一次成功实践。各方在相互尊重、主权平等的前提下,为了同一个安全目标采取协同行动,最终的成果则由所有老百姓共同分享,而且那些成果是大家能够实实在在感受得到的。现在除了东南亚各国,东盟和联合国等组织及机构也加入进来,打击跨境电信诈骗、致力于实现共同安全的力量在不断壮大。这也充分表明了中国全球安全倡议的国际感召力和理念引领力。